“人际关系调查小组,说说你们的发现。”秦川看向另一组警员。
警员小王站起来:“我们走访了王小雨的公司、亲友和邻居。她平时性格温和,工作努力,没有和人结仇。感情方面,她的前男友远在外地,近期没有来东川的记录。现任男友周然已排除嫌疑。不过,我们在调查中发现,王小雨喜欢网购,近三个月的快递单数量异常多,其中有不少匿名寄件。快递员秦宝生提到的神秘收件男子,目前还没有更多线索。”
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秦川在白板上写下“匿名快递”“神秘男子”“凶器”等关键词,用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。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,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。凶手通过匿名快递获取王小雨的地址,给她下安眠药,实施侵犯并杀人灭口。”秦川分析道,“重点从三个方向突破:第一,继续追查匿名快递的源头,找到寄件人和收件男子的真实身份;第二,扩大刀具店的排查范围,重点关注近期购买类似凶器的人员;第三,重新梳理现场提取的纤维和鞋印信息,排查相关特征的衣物和鞋子销售记录。”
“重要的还有现场监控案发小区的所有监控道路,周边的监控一律不能放过案发前15天的所有监控所有人员全部要进行排查,和物业这边要一一进行确认,大家不要怕辛苦这个案子就是要从细处着手,一处一处排查我们能够发现的任何微小线索。”
“秦队,现场的相框是个关键线索。”李明突然说道,“快递员说相框是同城急件,但寄件人信息全是假的。我们可以从快递公司的同城件业务入手,调取当天所有类似订单,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。”
秦川点头:“立即去办。另外,把王小雨的所有网购记录打印出来,包括已删除的订单,逐单分析。这个案子的凶手非常狡猾,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”
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,犯罪嫌疑人的锁定范围是不确定的。
但是有一点是比较奇怪的,就是秦宝生送快递的时候接拿快递也就是那个相册的人,并不是王小雨的男朋友,周然这就有些奇怪了。
另外根据秦宝生所说,当时他送这个快递的时候,这个相框外面是没有外包装的,否则的话就不会留下秦宝生的指纹,而秦茂生把这个相框交给了那个男子。之后奇怪的是相框上并没有发现这名男子的指纹,这就奇怪了,对方难道刻意把自己的指纹给抹去了吗?是想把线索刻意留给警方引向秦茂生吗?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犯罪嫌疑人?如果不是犯罪嫌疑人的,他和王小雨是什么关系?周然竟然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,所以从警方目前的线索来看这个代替王小雨拿相框的陌生男子,很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。
按照秦川的部署,李明将刑侦队员分成三组,分别奔赴不同方向展开调查。第一组负责追查匿名快递,第二组排查刀具销售记录,第三组则围绕现场纤维和鞋印特征展开工作。
第一组的小张和老周来到快递公司总部,在堆积如山的快递单据中寻找线索。他们调出3月28日当天所有同城急件的信息,逐一核对寄件人和收件地址。“这个单子没有寄件人电话,地址也是瞎填的。”小张翻出一张快递单,上面的字迹潦草,明显是故意为之。老周则盯着电脑屏幕,眼睛布满血丝:“已经查了五百多个订单了,全是无效信息。”他们又找到快递员们挨个询问,可大家对那个神秘寄件人都没有印象,只记得那段时间业务繁忙,很多匿名件都是随手收寄。
第二组的队员们分散到东川市大大小小的刀具店。“老板,最近有没有人买过这种刃口宽度0.3Cm左右的匕首?”队员小李拿着凶器模拟图,向五金店老板询问。老板挠挠头:“这种小匕首买的人不少,我哪记得清啊。”另一名队员在商场的刀具专柜,仔细查看销售记录,连续问了十几家店铺,记录下几十条购买信息,可经过排查,这些购买者都与案件无关。有的是厨师采购刀具,有的是年轻人买水果刀,没有一个存在可疑之处。
第三组的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,对现场提取的深蓝色纤维进行分析。“这种纤维太常见了,市面上大部分牛仔布料都有。”技术员小赵盯着显微镜,无奈地摇头。他和同事们将纤维样本与全市纺织厂的材料数据库进行比对,筛选出上百种相似材料,逐一联系厂家和销售商,调查流向。对于鞋印,他们拿着照片走访各大鞋店:“有没有卖过这种菱形网格花纹、44码的皮鞋?”店员们看着照片,要么摇头,要么说记不清了。尽管排查了几十家鞋店,询问了上百名销售人员,却始终没有找到与现场鞋印完全匹配的款式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三组调查都陷入了僵局。快递公司的匿名件依旧查不到源头,刀具店的排查如同大海捞针,纤维和鞋印的线索也断了。李明看着各组的调查报告,眉头越皱越紧。在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,队员们围坐在一起,气氛压抑。“难道我们的方向错了?”一名队员忍不住说道。李明揉了揉太阳穴:“不可能,这些线索都是从现场得来的,肯定能找到突破口,大家再仔细想想,有没有遗漏的地方。”
到了案发后的第4天,终于有了一些线索。
东川市刑侦支队技术科的蓝光屏幕前,技术员小刘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,眼睛死死盯着监控画面。他负责排查北州小区及周边5公里内的237个监控探头,连续7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双眼布满血丝,但当屏幕中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时,他猛地坐直了身子。